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。这一通知的发布,标志着比特币在中国的交易、兑换、结算等一系列活动被全面禁止。在此之前,中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经历了一个逐步收紧的过程。2013 年,央行等五部委就发布了《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》,首次明确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,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,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,但当时并未完全禁止个人持有和交易。2017 年,央行等七部委发布公告,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,并要求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限期退出中国市场,这是监管政策的一次重要升级,但仍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。
2021 年的全面禁止政策,涵盖了虚拟货币的各个环节。从交易平台来看,所有为中国境内用户提供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的平台,都被要求停止运营并关闭网站和 App。对于矿工而言,由于比特币 “挖矿” 活动高耗能且存在金融风险,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清退虚拟货币 “挖矿” 项目,内蒙古、四川等曾经的 “挖矿” 集中地,都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整治工作,切断了比特币生产在中国的产业链。在支付结算方面,金融机构、支付机构等不得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,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以任何方式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资金划转、清算等支持,从资金流上阻断了比特币交易的可能性。
这一禁止政策的出台,有着深刻的背景和重要意义。从金融风险防范角度,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剧烈,缺乏实际价值支撑,容易被炒作和投机,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,许多投资者因参与虚拟货币交易而遭受重大损失。同时,虚拟货币交易往往与洗钱、非法集资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相关联,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。从能源和环保角度,比特币 “挖矿” 消耗大量能源,与中国 “双碳” 目标相悖,清退 “挖矿” 项目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。
政策实施后,对中国的虚拟货币市场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影响。境内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纷纷关停或转战海外,“挖矿” 产业基本清零,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在境内的交易活动大幅减少。虽然仍有部分人通过境外平台进行交易,但面临着更大的法律风险和资金安全风险。监管部门也持续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测和打击力度,通过技术手段和行政措施,严防虚拟货币风险在境内蔓延。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